2005.04~
拿回了一些兒時照片,趕快用電子檔保存下來
深怕年代久遠後,想留也不能留了...
照片...算全家福吧..目前手邊沒有完整的全家福..
這張照片..據說..攝影師是沒在鏡頭裡的大哥..
所以..勉強也算是"全家福"囉..
2005.04~
拿回了一些兒時照片,趕快用電子檔保存下來
深怕年代久遠後,想留也不能留了...
照片...算全家福吧..目前手邊沒有完整的全家福..
這張照片..據說..攝影師是沒在鏡頭裡的大哥..
所以..勉強也算是"全家福"囉..
坐落在彰化平原濁水溪畔的故鄉,主要農作物除了落花生之外,就是西瓜了,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對於種西瓜這件事,真是令人又愛又恨,別看西瓜好吃,那從摘重到採收可是一件超級累人的事。現在情況如何我是不知道啦,但是在10幾年前,從一開始的整地是機器或用牛來犁田之外,其他可全都是要人工完成呢!通常都是這樣的,整完地之後,我們就要去舖上一層塑膠布,這個要用二個人去滾動那一大捆的塑膠,再加上二個人在二邊各蓋上一坨泥巴,如果還有人力,則再加上一個人在固定距離戳洞,通常,七分地五個人必須耗上半天以上的時間。
然後,就是種西瓜苗了,七分地,就是幾百株了,種完就覺得腰好像已經不是自己的了,不過這通常都是大人的事,我們小孩子只要負責在後面澆水就好,也不輕鬆就是了。之後就是要小心翼翼的慢慢照顧它長大,施肥、灑藥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最令人痛恨的就是─拔草,那可真是一件折磨人的事,因為我老爸那龜毛的個性,堅持要用手拔而不灑農藥,所以我們每個小孩常常放學後、假日都變成是田裡的拔草小童工,而那草既多又難拔就算了,一天能拔個一列就算了不起了,整塊地拔完可要好幾天,但常常就在你好不容易快拔完時,又會發現一開始拔的地方,那草又長出來了,於是乎,拔草變成了小時候的一種噩夢…不過,等到小西瓜慢慢長出來,草長的速度似乎也就會跟著慢下來了,漸漸的西瓜越長越大,拔草噩夢才終於結束。
然後,我老爸就開始將西瓜種子去蕪存菁,一株只留二顆西瓜,把長不好的、多的挑掉,我們就負責把被挑掉的小西瓜拿到田埂邊堆放,一些造型特殊的小西瓜自然就成了我們的玩具,而個頭比較小的則是玩打仗遊戲時的武器,彈源充足呢!
2003.08.21~
與許久未見的高中同學同居一週...回憶了當年的點點滴滴
很有趣...就像回到從前一般
高中同學上台北來「研習」
(嘿嘿…..看的出門道的人應該就知道他的職業是啥了)
因此我家暫時充當他的小窩一個禮拜
傻蛋兄妹檔再一張~同時揭祕為什麼小時二哥胖嘟嘟而我瘦巴巴...see?
2003.07舊文~
不記得是幾年級的暑假了(又是暑假!?)反正就是十歲左右的年紀,可能是我媽看我跟二哥暑假太閒了(又是我的小胖子二哥喔…)有一天下午大概三四點吧..我們二個小羅蔔頭正在為了看哪一部卡通喬不定而搶遙控器吵個不停時,我媽終於在忍無可忍之下,命令我們牽著我家的「老黃」--就是我家的那隻耕田的大黃牛啦!--去吃草去..沒錯!你沒看錯,就是放牛去囉………
大我一歲的二哥~從小一起打打鬧鬧長大..感情好(喔..那個塌鼻子還真是像到不行)
2003.06舊文~
暑假,漫長的假期裡,在那個沒有所謂的暑期輔導、安親班跟一堆有的沒的才藝班好上的年代,二個月的暑假,相較於假期一開始的興奮,日子只是越過越無聊,田裡農事不忙、不需要被使喚去幫忙時,孩子們只能單獨的被丟在家裡,但是,鄉下地方民風純樸,當然治安也很好囉..(因為隨時你想做壞事,那個什麼王家婆婆、李家大嬸、張家叔叔之類有的沒的鄰居,通通都是爸媽的眼線,萬一被撞見做什麼壞事,回家準有好看的等著你)再加上,整個村子就像一個沒有秘密的大雜院,誰家雞毛蒜皮小事都會馬上傳開來,所以,所有的孩子都是從小玩在一起、熟得不得了的。
一年的暑假,爸媽中午回家休息過後再度去田裡上工後,家裡就只剩我跟二哥二個小蘿蔔頭,實在閒的發慌,剛巧二哥的那堆狐群狗黨呼嘯著跑到家裡吆喝二哥溜出門玩,見機不可失,他帶著我(以免我懷恨在心洩他溜出門玩的秘密)跑到村中那棟廢棄已久,孩子們口中的「鬼屋」去玩。等到大夥到齊,數一數也有十來個小鬼,而因為有三個女生在,所以推翻原意,不闖鬼屋了,大家決議到鬼屋後的小河釣青蛙去。
(國中時期吧..過年家族控窯)
前二天,和朋友吃飯時,突然聊到「你的小時候玩些什麼東西呢?」嗯...我的小時候呀...說來可能很多人不相信,因為實在不像我們這個年代的人過的童年....
記得小時候,當我還全身曬的像個小黑人,成天在田野小徑上奔跑的那個年代,我們會有一群村裡年紀不一的小孩,通常都是家中大的帶小的一起出門,如果剛好遇到農作物收成的時候,會到田裡去玩。這個玩法是有學問的,依種植作物的不同,玩法也會跟著不同;如果是稻田,就可以玩踢罐子,玩法有點類似踢足球,但只有一個射門的地方,而且會在罐子裡裝一些小石頭之類的東西讓他發出聲音。如果是花生田,則可以回家搬一些地瓜、玉米之類的東西來「控窯」,祭祭五葬廟....。